大腸癌篩查是指為沒有大腸癌病徵(包括大便有血或呈黑色、大便帶有黏液、排便習慣突然改變等)的人士進行篩檢,從而識別大腸癌高風險之人士,以便及早治療。參加者需要先約見基層醫生作初步的評估,如身體狀況及相關病歷合適參與計劃,醫療中心就會代辦理參加計劃的手續。
大腸癌病徵

大腸癌篩查合資格人士
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之人士必須符合以下資格:
.年滿50至75歲
.持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
.已加入<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如參加者有以下大腸癌前兆或因素,質不需要/不適合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
.過去10年曾接受大腸鏡檢查
.過去5年曾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
.過去2年內曾接受大便隱血測試,並且結果正常
.有大腸癌病徵、前兆或症狀
.曾有大腸瘜肉的病歷
.有2位或以上的直系親屬患大腸癌
.直系親屬患遺傳性腸病
.經醫生確認不適宜進行大腸鏡檢查

第1步:約見基層醫生
第2步:與基層醫生會面,並索取大便隱血測試工具包
第3步:根據指示,於家中採集大便樣本
第4步:把採集大便樣本瓶交到指定收集點
第5步:待通知大便隱血測試之結果
(結果呈陰性)時刻留意大腸癌症狀,每兩年再接受篩查
(結果呈陽性)與大腸鏡醫生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內視鏡檢查(又稱大腸鏡)是一項簡單的腸道檢查,利用一條約 1.3厘米柔軟而可彎曲的內視鏡,以診斷下腔消化道,包括迴腸末端、盲腸、結腸、直腸及肛門的病變及疾病。年滿50歲沒有任何大腸癌前兆之人士,或發現有相關大腸癌病徵,都應該跟據醫生的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成因
雖然醫學界還未找出大腸癌的成因,但根據統計顯示大腸癌或與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及家族病史相關,當中高風險因素包括:
.吃過多動物性脂肪
.吃過多蛋白質
.吃過少植物纖維
.肥胖、缺乏運動
.吸煙、飲酒
.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曾罹患大腸癌

大腸癌治療方法
大腸癌一般都會以外科手術來切除癌腫瘤及附近腸段。醫生會根據癌腫瘤的大小、形態、擴散範圍等,為病人選取合適的切除及治療方法。切除受影響的腸段後,醫生會把餘下的腸道連接起來。若果切除癌腫瘤後,旁邊兩段腸臟無法連接起來(一般位於肛門附近的直腸位置),就有機會要利用造口術,作為排便的管道。
醫療團隊會根據病人的情況,有機會於術後配合化學治療(化療),即以藥物溶入血液來殺死癌細胞,減低癌症復發的機會。

大腸癌政府資助及額外費用
為了提高香港市民對大腸健康的關注,衛生署全數資助合資格人士與基層醫生進行面診,並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此階段參加者只需合乎資格,則無額外收費,立即聯絡我們預約。
若果參加者於大便隱血測試的結果呈陽性反應,政府會額外資助港幣7,800元(沒有瘜肉)或港幣8,500元(切除瘜肉)供市民到大腸鏡醫生進行「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資助包括檢查前診症、大腸鏡檢查(包括靜脈鎮靜劑),及切除瘜肉(如有)。扣除政府的基本大腸鏡服務資助後,參加者需要收取不多於$1,000的額外費用。
大腸鏡檢查結果
當參加者完成大腸鏡檢查後,大腸鏡醫生會與你商討檢查結果。若結果為正常,即大腸內壁沒有可疑狀況。若結果為不正常,醫生會向你解釋報告的內容,並會為你製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大腸癌篩查常見問題
1. 若我患有痔瘡,可以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嗎?
若果閣下有痔瘡的問題,只要痔瘡沒有出血,就可以參與此計劃及接受大便隱血測試篩查。若果閣下的痔瘡有流血的徵狀,建議先盡快求醫處理。
2. 如果我遺失或損壞了大便隱血測試採便管可以怎麼辦?
如果你遺失或損壞了其中一支採便管,請你用餘下的一支進行採便。如果你遺失或損壞了所有採便管,請向你的基層醫生要永求補發。
3. 如何提交大便測試樣本?
參加者需將大便樣本樽放進細膠袋,連同化驗表格的大膠袋密封,並於4天內把樣本包交回指定地點的收集箱內。
4. 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是患大腸癌嗎?
若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即指大便中有看不見的微少血液。其實大便內有隱血可以有不同的成因,你可以與醫生安排大腸鏡檢查找出出血成因。
5. 可以即日進行大腸鏡檢查嗎?
由於大腸內視鏡(腸鏡)檢查需於檢查前6小時禁止飲食,而且需要於檢查前將腸道完全清潔,以避免糞便阻礙觀察大腸情況。因此,不會提供即日的大腸鏡檢查預約。一般程序需安排先進行醫生面診了解病人狀況,再安排合適的檢查及治療。
6. 照大腸鏡需要住院嗎?
照大腸鏡是一項簡單的檢查,若病人選擇於日間醫療中心進行檢查,過程只需半天就可以完成。
7. 可否使用醫療券支付大腸癌篩查之額外費用?
是次計劃由衛生署資助,並不可同時利用醫療券支付大腸鏡的額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