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查是指為沒有大腸癌病徵(包括大便有血或呈黑色、大便帶有黏液、排便習慣突然改變等)的人士進行篩檢,從而識別大腸癌高風險之人士,以便及早治療。參加者需要先約見基層醫生作初步的評估,如身體狀況及相關病歷合適參與計劃,醫療中心就會代辦理參加計劃的手續。
大腸癌病徵

大腸癌篩查計劃合資格人士
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之人士必须符合以下资格:
.年满50至75岁
.持香港身份证或豁免登记证明书
.已加入<醫健通>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
如參加者有以下大腸癌前兆或因素,則不需要/不適合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
.过去10年曾接受大肠镜检查
.过去5年曾接受乙状结肠镜检查
.过去2年内曾接受大便隐血测试,并且结果正常
.有大肠癌病征、前兆或症状
.曾有大肠瘜肉的病历
.有2位或以上的直系亲属患大肠癌
.直系亲属患遗传性肠病
.经医生确认不适宜进行大肠镜检查

大腸癌篩查計劃流程
第1步:约见基层医生
第2步:与基层医生会面,并索取大便隐血测试工具包
第3步:根据指示,于家中采集大便样本
第4步:把采集大便样本瓶交到指定收集点
第5步:待通知大便隐血测试之结果
(结果呈阴性)时刻留意大肠癌症状,每两年再接受筛查
(结果呈阳性)与大肠镜医生安排接受大肠镜检查
大肠内视镜检查(又稱大腸鏡)是一項簡單的腸道檢查,利用一條約 1.3厘米柔軟而可彎曲的內視鏡,以診斷下腔消化道,包括迴腸末端、盲腸、結腸、直腸及肛門的病變及疾病。年滿50歲沒有任何大腸癌前兆之人士,或發現有相關大腸癌病徵,都應該跟據醫生的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

大肠癌成因
虽然医学界还未找出大肠癌的成因,但根据统计显示大肠癌或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相关,当中高风险因素包括:
.吃过多动物性脂肪
.吃过多蛋白质
.吃过少植物纤维
.肥胖、缺乏运动
.吸烟、饮酒
.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曾罹患大肠癌

大肠癌治疗方法
大肠癌一般都会以外科手术来切除癌肿瘤及附近肠段。医生会根据癌肿瘤的大小、形态、扩散范围等,为病人选取合适的切除及治疗方法。切除受影响的肠段后,医生会把余下的肠道连接起来。若果切除癌肿瘤后,旁边两段肠脏无法连接起来(一般位于肛门附近的直肠位置),就有机会要利用造口术,作为排便的管道。
医疗团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有机会于术后配合化学治疗(化疗),即以药物溶入血液来杀死癌细胞,减低癌症复发的机会。

大肠癌政府资助及额外费用
为了提高香港市民对大肠健康的关注,卫生署全数资助合资格人士与基层医生进行面诊,并进行大便隐血测试,此阶段参加者只需合乎资格,则无额外收费,立即联络我们预约。
若果参加者于大便隐血测试的结果呈阳性反应,政府会额外资助港币7,800元(没有瘜肉)或港币8,500元(切除瘜肉)供市民到大肠镜医生进行「大肠镜检查基本服务」。资助包括检查前诊症、大肠镜检查(包括静脉镇静剂),及切除瘜肉(如有)。扣除政府的基本大肠镜服务资助后,参加者需要收取不多于$1,000的额外费用。
大肠镜检查结果
当参加者完成大肠镜检查后,大肠镜医生会与你商讨检查结果。若结果为正常,即大肠内壁没有可疑状况。若结果为不正常,医生会向你解释报告的内容,并会为你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大肠癌筛查常见问题
1. 若我患有痔疮,可以参与大肠癌筛查计划吗?
若果阁下有痔疮的问题,只要痔疮没有出血,就可以参与此计划及接受大便隐血测试筛查。若果阁下的痔疮有流血的征状,建议先尽快求医处理。
2. 如果我遗失或损坏了大便隐血测试采便管可以怎么办?
如果你遗失或损坏了其中一支采便管,请你用余下的一支进行采便。如果你遗失或损坏了所有采便管,请向你的基层医生要永求补发。
3. 如何提交大便测试样本?
参加者需将大便样本樽放进细胶袋,连同化验表格的大胶袋密封,并于4天内把样本包交回指定地点的收集箱内。
4. 大便隐血测试结果呈阳性是患大肠癌吗?
若大便隐血测试结果呈阳性,即指大便中有看不见的微少血液。其实大便内有隐血可以有不同的成因,你可以与医生安排大肠镜检查找出出血成因。
5. 可以即日进行大肠镜检查吗?
由于大肠内视镜(肠镜)检查需于检查前6小时禁止饮食,而且需要于检查前将肠道完全清洁,以避免粪便阻碍观察大肠情况。因此,不会提供即日的大肠镜检查预约。一般程序需安排先进行医生面诊了解病人状况,再安排合适的检查及治疗。
6. 照大肠镜需要住院吗?
照大肠镜是一项简单的检查,若病人选择于日间医疗中心进行检查,过程只需半天就可以完成。
7. 可否使用医疗券支付大肠癌筛查之额外费用?
是次计划由卫生署资助,并不可同时利用医疗券支付大肠镜的额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