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約有8%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而慢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出生時經由母嬰傳播,一般在10歲前不會有病徵。但到了20歲至40歲有可能出現「免疫清除期」,肝臟有機會發炎,病徵和急性乙肝類近。如果免疫系統勝利了,病人體內產生e抗體,病毒便會進入『非活躍期』。「再活躍期」是指病毒基因變種,不再受e抗體的威脅而重新活躍
病毒基因變種
非活躍期就等於康復嗎?腸胃及肝臟科周泰年醫生解釋非活躍期始終不代表康復,因病毒有機會出現「再活躍期」。周泰年醫生指出:「在非活躍期,病人體內有e抗體,乙肝病毒量低,但可能過了若干日子後,病人體內雖然仍有e抗體,但乙肝病毒量重新飆升並且活躍,出現急性乙肝病徵,這就是再活躍期。」既然e抗體是為了遏制乙肝病毒而產生的,為甚麼病毒會再度活躍呢?這是因為病毒基因出現了變種,令它不再受e抗體的威脅。
小心「再活躍期」
千萬不要小看「再活躍期」的威力,因為已變種的病毒會持續地破壞肝臟。有研究顯示,約七成和乙肝相關的肝癌個案,都是由「再活躍期」的病毒引起。周泰年醫生表示對於慢性乙肝的再活躍期用藥要求很高,一般不建議隨便停藥。
或須長期服藥
要考慮停藥,需達到以下三個指標:病毒量無法量度、肝酵素正常及e抗原清除(有e抗原表示病毒正在體內複製)。周泰年醫生補充,最終可能大部分慢性乙肝再活躍期的病人都要長期服藥,但和十多二十年前相比,當時沒有現在的藥物,想長期服藥控制慢性乙肝也無法做到,甚至有不少個案束手無策,所以現時的情況已有很大的進步。
資料來源: https://bit.ly/3n36o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