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日】骨質密度你關注了嗎?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原來骨質疏鬆症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全球第2大重要的疾病,在香港每年亦有數萬人患上此疾病。當患上此病,骨頭會變脆,即使輕微跌一跌都容易出現骨折等問題,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嚴重者需要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因此大家應該多加關注骨質密度,提早預防,遠離骨質疏鬆症。
為何骨質會流失?
人體骨質密度一直在成長,直到25歲左右就會到達頂峰,然後就會出現骨質下滑的症狀。隨著年紀變老,骨質會每年流失,如男性每年流失的骨質約有0.5到1%;女性骨質流失大約在1至2%,尤其更年期後的3至5年將是骨質流失的高峰期。
當骨質流失,原本細密的骨骼中出現許多縫隙或小洞,使骨骼變得脆弱,呈現中空疏鬆、更易骨折的現象。
除了年齡增長外,也有其他因素會導致骨質流失。當女性過了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會加速骨骼退化;都市人營養失調,鈣攝取不足,又經常抽煙喝酒;生活少運動、不曬太陽;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藥劑,令骨質出現疏鬆。
骨質疏鬆症狀
骨質疏鬆症在早期無明顯的症狀,是埋伏在身體內,當一出現時往往就已經遇上了骨折。患者通常會有下列的症狀:
疼痛
全身骨痛、無力,最常見於腰部、骨盆、背部區域,痛楚漸成持續性,並逐漸加劇。
骨折
患者可能輕碰一下、用力過大、摔跤就會造成骨折,50-60歲常見椎骨骨折及前臂橈骨骨折;70-80歲常見肱骨近側端、脛骨、骨盤骨及臀骨骨折,由於臀骨骨折更高達50%的死亡風險。
駝背
脊椎骨折後,長期受壓迫,身高明顯變矮
脊椎側彎、關節變形
疼痛、行動不便,但由於骨折手術需要龐大醫療支付,不少人都寧願忍痛置之不理。
已經疏鬆的骨骼是很難恢復原狀,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就應該做好預防保健,要注重鈣質攝取,補鈣愈早開始,效果愈好,更可以減低日後出現骨折機會。由細開始打造堅固的骨骼,到年老後才可以繼續行動自如。
預防骨質疏鬆方法
平日可以多吃含鈣食物,如牛奶豆奶、芝麻、豆腐、秋葵等,也要吃促進鈣質吸收的食物有果仁、深海魚(例如三文魚),因含有較高維他命D。
在關節退化加劇前,可以定時進行提升心肺功能的帶氧運動、多曬太陽吸收充足的維他命D、亦應透過針對不同肌群的負重訓練來增加肌肉質量、強化關節,喜歡低強度運動者也可以多游泳。
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
別小看骨質疏鬆症,人遭遇上骨折,除了疼痛難當外,更影響日常生活。在骨質持續流失下,人的活動能力每況愈下,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完全依賴他人照護或入住療養院,最後因活動過少、受到細菌感染而引發其他併發症逝世。
因此,由今天開始就重新審視自己的骨質健康,尤其是高齡女性,除了定期進行胸部或子宮檢查,也應該定期進行骨骼密度檢測,建議50歲或以上的女性,每3至4年便進行一次骨骼密度檢測,提早做出防範,避免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