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肚痛、腹瀉,不少人或以為不過是腸胃敏感或一般不適,但原來有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
初期病徵並不明顯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非傳染性的炎性腸病,成因至今未明,一般相信與遺傳、免疫力失調及環境因素有關,特別是飲食西化,都有機會增加患病機會。患者會持續肚痛、慢性腹瀉,大便帶有血絲粘液。不過,由於初期病徵不明顯,患者多以為痔瘡或腸胃炎發作,或會延誤病情。
要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初步可檢驗糞便中,是否含有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由於結腸炎患者大便帶血,抽血檢查血色素,即是否貧血,亦有助找出病因。如須更進一步檢查,患者可接受腸鏡檢查,觀察結腸黏膜有否出血、失去光澤或收窄等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表徵。
難以根治只可緩解
不過,潰瘍性結腸炎難以根治,只能靠藥物達至緩解狀態。所謂「緩解」,意指患者大便再無出血,腹瀉次數也減少,整體生活質素因而提高。治療輕度至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過去會以第一代口服類固醇為主,然而其副作用較多,或會出現骨質疏鬆、糖尿病、高血壓或白內障,令患者在治療期間元氣大傷,達至緩解狀態的比率相對較低。
近年,醫學界引入第二代口服類固醇藥物「Budensonide MMX」,含有最小的全身活性,能被肝臟完全分解,避免藥物成份殘留在身體不同器官,從而減低副作用。而新藥由三層基質層構成,確保藥力不會途中被喉嚨及小腸阻隔,全數直達結腸吸收。
曾有研究顯示,服用「Budensonide MMX」患者的緩解率達到17.9%,較服用藥物「Mesalazine」的12.1%為高,服用新藥的患者的復發率亦相對較低,有效維持紓解狀態。
要預防患上潰瘍性結腸炎,應從飲食習慣入手,少吃紅肉及高脂食物。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Source:https://bit.ly/2YucA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