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utumn Festival is here, and it is another good time for the family to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 However, everyon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appetite, so as not to increase the burden on the intestines after eating happily. If you don’t want to cause discomfort due to overeating, you should check the dietary advice of your gastroenterologist.
豐富的晚餐過後還有月餅、水果與糖水等各式各樣的美食在面前,不少人都很難忍口吧!但不少食品都較油膩,多吃便容易導致腸胃不適。Specialist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羅兆棠表示,在一般情況下,胃部需要一至兩小時去排空食品,但由於高油脂食物較難消化,因此可能需要約三至四個小時才能完全處理,也因為排空的時間有所延長,令胃部容易出現脹氣不適。
油膩食物難以完全避開,那應該怎樣做?羅醫生指,其實在用餐時及用餐後都有能夠協助腸胃減輕負擔的方法。
貼士一:八成飽應停口!
每逢節慶,不少人都會不自覺地餐接餐地吃個不停,以中秋為例,餐前吃一小份傳統月餅,再接着正餐,然後還有飯後果、冰皮月餅作甜品,隨時「飽到上心口」。
如上文提到,食物消化需時。羅醫生就指應該控制在八成飽時停止繼續進食,否則或導致腸胃負荷太重,出現胃脹等不適症狀。
貼士二:避免伴酒或汽水
很多人都習慣吃大餐時叫上一兩罐啤酒或汽水,感覺更「爽」,但原來這種做法反而會妨礙消化。
羅醫生稱,酒會損害胃黏膜,對胃部造成損傷,嚴重或會導致胃炎;至於汽水等碳酸類飲料,進入消化系統後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影響消化液的分泌。
貼士三:飯後果勿選太甜
很多人都會在飯後吃生果,不過對於吃哪種生果,相信不是很多人會太在意。其實,如進食太甜的生果,亦有機會造成腸胃不適。
羅醫生解釋,生果中的糖分具有「滲透作用」,會吸收腸道血管內血液的水分,再帶把這些水帶到腸道中,容易導致腹脹和腹瀉;而這些糖分進入大腸後,更會和大腸細菌在互作下產生各種氣體,如硫化氫、甲烷等,可能引發腹痛、腹脹等症狀,所以應盡可能選擇沒那麼甜的生果如蘋果、香蕉等。
貼士四:大餐後吃早餐 首要清腸胃
節日過後,不止人需要時間休息,腸胃亦一樣,尤其部分人因為暴飲暴食而出現腹脹、飽滯的感覺,就應該挑選一些健康食物清一清腸胃。
那有什麼選擇?羅醫生建議,如早餐可選擇燕麥,除了降低膽固醇外,亦同時含非水溶性與水溶性纖維,可縮短糞便在腸內滯流的時間,減低腸吸收殘餘毒素的機會;另外配搭乳酪,當中的乳酸菌亦可促進腸道毒素排出。
至於中午正餐,他指可暫以蕃薯代替白飯作主食,因蕃薯含高膳食纖維,熱量低但飽肚,又可刺激腸道蠕動,幫忙排毒。
有了以上貼士,大家在接下來的中秋就記得好好保護腸胃,以免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