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在2016年開始時是一個先導計劃,現已變為恆常化,所有50至75歲的香港市民都可以參加,檢查大便隱血。那麼,若驗出有大便隱血,又代表了甚麼呢?其實可能性有很多,包括大腸瘜肉、大腸發炎、腸胃潰瘍、痔瘡、大腸癌等。當中最常見的是痔瘡,最不想看見的是大腸癌,而大腸瘜肉則可說是較值得病人慶幸的結果。
大便隱血檢查本身不會對造成隱血的原因作出判斷,當發現大便樣本有隱血,需要安排大肠镜检查跟進。若透過大腸鏡看見瘜肉,可即時切除並拿去化驗,看看是良性還是惡性。
基本上,所有腸癌最先都是由一粒良性瘜肉開始的,由一粒瘜肉慢慢演變成有機會擴散的惡性腫瘤,大約需要十年時間。在這段期間只要發現有瘜肉,即時切除,便可以制止它變成惡性腫瘤。但問題是,瘜肉可以全無病徵,到有病徵如大便帶血、大便習慣改變等,往往已經變成惡性腫瘤。而瘜肉較有機會出現的徵狀,是因損傷滲出血液,導致大便帶血,尤其是較接近肛門位置,或體積較大的瘜肉。所以,檢查大便隱血十分重要。
但要注意,並非人人都適合以大便隱血作為篩查。例如若已有大便帶血、大便習慣改變等病徵,除了大便隱血檢查,也可考慮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大家可向醫生詳細了解。
資料來源:Metro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