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雙職女性」要兼顧生活及工作,在職場或家庭均備受壓力,或導致慢性腹痛和排便問題,或有機會引致腸易激綜合症。事實上,此症女性患者稍多,大多為50歲以下女性,腸道問題不但為她們帶來困擾,更可能影響她們的生活質素,甚至工作表現。
根據2016年的羅馬IV定義,凡於過去三個月內,每周至少有一天出現復發性腹痛,加上符合下列兩項或以上因素,如腹痛時有便意、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即腹瀉或便秘),以及大便形態改變(大便硬如粒狀或軟如水狀),就會被定義為腸易激綜合症。
而腸易激綜合症可分成四類:便秘型(IBS-C)22%、腹瀉型(IBS-D)23.4%、混合型(IBS-M)24%及不定型(IBS-U)22.2%。它是全球最常見的腸胃問題,全球患病率大約為11.2%,影響約5至15%西方人口,而香港的患病約為6.6%,男女性比例則為1:1.3,與全球的研究數據吻合。
患者如確診有腸易激綜合症,通常會出現腹痛,而且每次疼痛的位置、性質及強度都不同,其他病徵包括肚脹,甚至有排便不清、急便意及需要出力排便情況。從病理學上看,雖然未有單一患病原因,但醫學界估計可能與患者的情緒壓力有關,令胃腸蠕動不協調、胃腸管腔壓力過敏、對某些食物過敏(主要是腹瀉型)等。
在日常飲食上,醫生會建議有腸易激綜合症便秘型(IBS-C)患者,應多進食膳食可溶性纖維或低纖食品,例如麥皮;與此同時,應盡量減少進食可發酵的低聚醣(果汁)、二聚醣、單醣,甚至是多元醇的食物,一些進食後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洋葱、薯仔及蘿蔔應可免則免,這樣能減少胃腸變脹情況。
患者除了需要改變本身的膳食習慣外,一些症狀導向藥物療法同樣有幫助,如治療腹痛,可選用三環類抗抑鬱藥、抗腸道蠕動藥和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如想治療腹瀉,則可服用利福昔明(Rifaximin)。
最近,利那洛肽(Linaclotide)更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成人IBS-C和慢性特發性便秘,它能激活GCC,令人更容易排便。
研究數據亦顯示出,它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新型藥物,能顯著改善便秘型(IBS-C)腹脹、腹痛和便秘情況,且快速起效,即使停止服食,都不會出現反彈效應。
羅兆棠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 Apple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