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每年或每兩年就去做腸鏡檢查,但真的有必要嗎?有人會問:「我前年做大腸鏡沒問題,但是最近大便情況有變,會否在這段時間長出大腸癌?不是說排便習慣改變了,就要提高警覺嗎?」那到底要多久做一次大腸鏡呢?
其實現時政府推出的「大肠癌筛查计划」主要針對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不過,由於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於高危群眾如:飲食習慣不良(如嗜吃紅肉、加工肉品等)、有代謝症候群等,應比照有大腸癌家族史之民眾,可提前至40歲或更早就進行檢查。
至於檢查的頻率,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建議:
- 若在第一次大肠镜检查發現有腺瘤性瘜肉且有絨毛狀變化;或是有1公分以上的腺瘤性瘜肉;或一次發現3個以上腺瘤性瘜肉,這類病人屬於高風險,建議一年後再作檢查;
- 若只有1-2顆不到1公分的小腺瘤性瘜肉,則建議1-3年做一次大腸鏡;
- 若檢查無異常,則可每3-5年做一次檢查。
另外,大腸鏡檢查的頻率也和清腸程度有關,清腸得越徹底,醫生愈能完整一覽大腸全貌,若清腸未徹底,瘜肉藏在糞便底下,醫生便無法檢查清楚,檢查的準確率自然會大打折扣,因此大腸鏡檢查前應遵守醫生指示清腸。
因此建議做完第一次大腸鏡後,向醫生詢問檢查結果,要先知道自己的風險級別,才知道下次要多久後再檢查。
男士們時常忙著自己的事業及家庭,忽略健康,這個父親節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來答謝爸爸的辛勞,主動關心他的健康吧!今年一於為爸爸送上一個身體檢查作為一份窩心又貼心的父親節禮物!
定期進行胃镜检查及大腸鏡檢查及盡早發現與治療,便能有效避免其演變成癌症。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任何醫學上的疑問,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資料來源: 衞生署、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