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約有8%的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而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兩者的傳播途徑丶病徵以及治療方法都有很大分別。
乙型肝炎傳播途徑
腸胃及肝臟科周泰年醫生表示,慢性及急性乙肝的傳播途徑不一:慢性乙肝大部分是出生時經由母嬰傳播,即由母親傳給嬰兒的;相反,急性乙肝大部分是經性接觸傳播,即由性伴侶身上傳染。
乙型肝炎病徵大不同
周泰年醫生指出,一般來說,急性乙肝會發病以及有病徵,例如面黃、小便顏色轉深、胃口轉差、作嘔作悶等;而慢性乙肝可以由完全沒有病徵,只是單純的帶菌者,到近似急性乙肝的病徵,嚴重的更會有併發肝硬化甚至肝癌。「大部分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雖然面黃、小便顏色轉深等病徵可以較嚴重,但隨著接受適當治療,病情好轉,九成以上的患者有機會完全康復,並且產生抗體。相反,慢性乙型肝炎大部分經母嬰傳播,大部分在起初的階段,即嬰兒期甚至十歲以前,都完全沒有病徵。」周醫生解釋。
慢性乙肝分4階段發展
但是,我們絕不能輕視慢性乙肝。
第1階段: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
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未了解到這病毒是有害的,儘管病毒不停在體內複製,但患者仍沒有任何病徵。驗血則可能發現病毒量很高,但肝功能卻完全正常。
第2階段: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
身體的免疫系統認識到這病毒有害,並展開清除工作。在清除期,會引發肝炎,病徵和急性乙肝類似。清除期通常發生在帶菌者20歲至50歲的時期。
第3階段:慢性非活躍期(Chronic inactive period)
非活躍期是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理想結果,即免疫系統勝利了,病毒被清除或變得非常少及不活躍,病人體內亦有e抗體。但非活躍期不一定會出現,若免疫系統無法取得勝利,會堅持不斷打下去,並可能會令肝臟持續發炎和受破壞,肝酵素持續偏高,有機會併發肝纖維化,肝纖維化更可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第4階段:復發期(Relapse phase)
病毒出現變種,不再懼怕病人體內的e抗體。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再活躍期,因為已變種的病毒會持續地破壞肝臟,亦有研究顯示約七成和乙型肝炎相關的肝癌個案,都是由於再活躍期的病毒破壞肝臟而引起。
治療
現時慢性乙型肝炎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檢查和治療,以幫助患者或帶菌者及時處理好病情。不論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應諮詢醫生,避免病毒進一步破壞肝臟。
資料來源: Metro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