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医思联汇(PHF No. DP000110)
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
医思联汇(PHF No. DP000110)
政府的大肠癌筛查计划,在2016年开始时是一个先导计划,现已变为恒常化,所有50至75岁的香港市民都可以参加,检查大便隐血。那么,若验出有大便隐血,又代表了甚么呢?其实可能性有很多,包括大肠瘜肉、大肠发炎、肠胃溃疡、痔疮、大肠癌等。当中最常见的是痔疮,最不想看见的是大肠癌,而大肠瘜肉则可说是较值得病人庆幸的结果。
大便隐血检查本身不会对造成隐血的原因作出判断,当发现大便样本有隐血,需要安排大肠镜检查跟进。若透过大肠镜看见瘜肉,可即时切除并拿去化验,看看是良性还是恶性。
基本上,所有肠癌最先都是由一粒良性瘜肉开始的,由一粒瘜肉慢慢演变成有机会扩散的恶性肿瘤,大约需要十年时间。在这段期间只要发现有瘜肉,即时切除,便可以制止它变成恶性肿瘤。但问题是,瘜肉可以全无病征,到有病征如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等,往往已经变成恶性肿瘤。而瘜肉较有机会出现的征状,是因损伤渗出血液,导致大便带血,尤其是较接近肛门位置,或体积较大的瘜肉。所以,检查大便隐血十分重要。
但要注意,并非人人都适合以大便隐血作为筛查。例如若已有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病征,除了大便隐血检查,也可考虑直接接受大肠镜检查。大家可向医生详细了解。
吴颂基
外科专科医生
资料来源:Metro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