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旺角: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中环:医思联汇(PHF No. DP000110)
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旺角: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
中环:医思联汇(PHF No. DP000110)
很多人视腹胀、腹痛、肚泻或便秘为普通肠胃问题,症状过后便置之不理。其实,若持续有以上肠胃不适情况,可能患上「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肠胃肝脏科医生罗兆棠指出,虽然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与一般的肠胃病类似,但频密的不适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患者因此患上「焦虑症」比一般人高出5.8倍,所以即使病症不会危及性命,亦不应该轻视。
根据最新发表的「罗马四标准」(Rome IV Criteria),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为三个月内平均每周一天或以上出现肚痛的情况;而肚痛伴随着排便发生,排便次数的变化或大便形态的改变。现时,估计全港患者约占人口6.6%,以50岁以下人士较多,男女比例为1:1.3。
长期不适增患焦虑症风险
罗兆棠医生表示,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功能性肠胃病,主要因为肠道蠕动功能失调而引起,可分为肚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三大类型,至于成因则尚待研究。「虽然未有明确成因,但医学界相信除了生理因素,心理亦是其中一个主要成因,例如有部分患者每当遇上考试、重要会议或心情紧张时,就会出现突如其来的腹痛或肚泻情况。」此外,有调查显示,超过15%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可能患上「焦虑症」,比一般人高出5.8倍。肠胃症状影响患者情绪,而焦虑又会加剧肠胃不适症状,所以若延误诊冶,有机会出现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对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患者绝对不能忽视。
长期不适增患焦虑症风险
罗兆棠医生表示,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功能性肠胃病,主要因为肠道蠕动功能失调而引起,可分为肚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三大类型,至于成因则尚待研究。「虽然未有明确成因,但医学界相信除了生理因素,心理亦是其中一个主要成因,例如有部分患者每当遇上考试、重要会议或心情紧张时,就会出现突如其来的腹痛或肚泻情况。」此外,有调查显示,超过15%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可能患上「焦虑症」,比一般人高出5.8倍。肠胃症状影响患者情绪,而焦虑又会加剧肠胃不适症状,所以若延误诊冶,有机会出现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对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患者绝对不能忽视。
▲大麦、豆类制品等高FODMAPs食物进入肠道后会产生大量气体,使患者不适,患者应避免进食。
改变饮食习惯纾缓敏感症状
「冶疗方法一般会先从饮食习惯着手,由于患者肠道较为敏感,采用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方法(Low FODMAPs Diet)有助改善病情。因为低聚醣、二糖、单醣及多元醇等高 FODMAPs食物进入肠道后,会发酵并产生大量气体,使患者出现腹胀绞痛等问题。另外,减少进食豆类、瓜类、麦片等纤维食物,对于改善病情都有一定帮助。」罗兆棠医生续说,「医生亦会因应病情处方药物,肚泻型的病人处方止泻药,相反,泻药则处方给便秘型的病人。至于腹痛病人,通常由胃肠痉挛引起,具有解痉作用的药物,如奥替溴铵,有纾缓痉挛的作用,患者可按情况定时服用或按需要服用。」最后,罗兆棠医生补充,由于肠易激综合症没有特定的检查或测试,其症征状与肠炎、肠癌等疾病十分相似,所以医生必需排除其他肠胃病症后才开始为肠易激综合症制定冶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