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医思联汇(PHF No. DP000110)
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
医思联汇(PHF No. DP000110)
撰文:外科专科叶盛辉医生
大肠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成因可分为先天及后天。前者占整体5至10%,若家族中较多人患肠病,如慢性肠炎、瘜肉,以至是肠癌,便有机会诱发癌症;后天因素则占九成以上,多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常吃煎炸、油腻、罐头或烧烤食物。
大便习惯改变 可能是大肠癌徴兆
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可能错过冶疗的最佳时机,故现时政府力推50岁或以上人士的大肠癌筛查。
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会开始出现症状,肿瘤在右腹附近者,症状一般较少,如贫血、腹泻等;若靠近左腹,大便习惯可能会有改变,如次数骤升骤降、大便带血或黏液等。
第一期冶疗 存活率高达九成八
若处于癌前病变的瘜肉阶段,患者只需接受手术切除,瘜肉较大或一期的患者,也会进行手术。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达98%,若延至2至3期,患者在接受手术之余,亦可能须使用化疗或电疗,以彻底剷除癌细胞,部分人更须采用造口袋帮助排便。 当癌症已扩散至其他部位(第4期),5年存活率便仅得10%,只可进行化疗或保守冶疗,可见及早冶疗的重要性。
50岁以上宜定期检查大肠
现时,全球均建议 50岁或以上人士定期进行大肠癌检查,故有症状、家族遗传、饮食习惯不良者,宜自行于50 岁前,每隔1至3年进行检查。健康人士则应每5年检查1次,惟若发现瘜肉数量达10至20颗以上,便须改为隔1至3年。
大肠镜检查准确度达98%
大肠癌检查主要分为两部分──隐血测试与肠镜。隐血测试会检查三个不同时段的大便,只要其一呈阳性反应,就须做大肠镜检查,惟因属入侵性检查,患者或需进行麻醉。检查的准确度达98%,穿肠风险仅少于0.1%,且花费不多,相当值得进行。自知属高危人士者,最好先戒除不良的习惯,并征询医生的意见。